top of page

每當一本書、一本漫畫、一部卡通、甚至早期的一部電影將被好萊塢改編的時候,鐵桿粉絲們心裡都會冒出同一個問題:Will it do the source material justice?翻譯成中文就是“威爾伊特度德索斯馬提瑞爾傑斯提斯?”,即是好萊塢新版會否因劇情、預算、即市場營銷上的需求毀掉原版的精神、想法、甚至粉絲心裡面的形象。事實上,電影改編本來就是個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既然好萊塢願意花大錢做改編,就表示原著有其非凡之處。不管是小說、漫畫、還是電影,要將其折服廣大粉絲的精神或人物原汁原味亦或另闢蹊徑的濃縮於寥寥數小時中,本來就十分艱鉅。好萊塢曾經成功改編過無數文學作品,如《險路勿近》、《鬼店》、《飛越瘋人院》、《沉默的羔羊》等等。千禧年開始,超級英雄漫畫電影更是佔據了各大假期票倉,自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黑暗騎士三部曲》以降,更是將漫畫裡單調的正邪對立注入新時代的電影價值而自成一派電影類型。但若是講到電影重拍,好萊塢真的是拍一次爛一次,不但很少有重拍的電影超越前者,連搬得上檯面的重拍電影都沒幾部。

當我聽到傳奇影業聯手華納,在美國宣布將重拍日本怪獸之王哥吉拉的時候,我的心就如同在泡三溫暖。我不斷的注意這部電影的動向,分析他究竟會步上98年雷人無數的“美國版”《酷斯拉》的後塵,還是獨樹一格成為新哥吉拉時代的開端。

為什麼要說新哥吉拉時代?主要是因為舊哥吉拉時代在2004年就已經結束了。在2003年,也就是哥吉拉1953年誕生後的第五十年,日本東寶公司宣布哥吉拉系列無限期停拍,這也代表,隔年的《哥吉拉:最後的戰役》(2004)將會變成怪獸之王的最後一部作品。東寶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哥吉拉九零年代的票房紅極一時,但到了千禧年後就開始逐步下降,後來又被美國版的《酷斯拉》搞得聲名狼藉,以至於東寶公司想說最後海撈一筆就把那套沉重又不透氣的橡膠裝放回倉庫去。誰知道即便打著再也不拍、新老怪獸共治一爐的旗號火爆宣傳,日本國民還是不給面子,一千九百萬日幣的預算最終只拿回一千兩百萬的票房,恐怕連宣傳費用都不夠。五十年來透過電影、產品、和授權讓東寶賺滿荷包的特攝哥吉拉就此禁不起好萊塢特效時代的考驗而就此步入歷史。(順帶一提,當年打敗《哥吉拉:最後戰役》的便是動畫界的兩大巨擎:宮崎駿的《霍爾的移動城堡》和皮克斯的《超人特工隊》)

英國導演蓋瑞思愛德華據說也是鐵桿的哥吉拉粉絲之一。這在2014年的《哥吉拉》裡可以非常清楚的感受到。身為哥吉拉的粉絲之一,我非常明白它能成為怪獸之王不是偶然的。不是任何一個叫聲獨特的大怪獸都能在世界文化裡佔有一席之地。很多人或許沒看過哥吉拉的電影,但他們只要一看到它的剪影總能知道“這是哥吉拉”。這是幾十部作品和流行文化引用的累積。但即便如此,哥吉拉這個怪獸界的天王就像是好演員一樣,導演要知道如何用它,它才能發揮他最大的能量。蓋瑞思清楚知道,大家進電影院就是為了要看哥吉拉。但他偏偏只偶爾給觀眾驚鴻一瞥、冰山一角,讓你永遠看不到哥吉拉的全體。這完全是當年雷德利史考特操作《異形》的手法,但卻非常的有效。當哥吉拉最後終於站出來,發出他那獨一無二的著名咆哮聲,觀眾便會異常感動於怪獸之王的回歸。彷彿早就設定好會出續集一般,蓋瑞思讓你對哥吉拉的出現渴望但又不得觀其全貌,為續集留下許多期盼,也讓觀眾盼望再次見到這隻巨龍現身。讀者可以回去看哥吉拉以前的作品,賣座比例和哥吉拉出場時間的長短是成正比的

導演在整部電影裡似乎以藏匿為己任,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讓你見到正主兒,堪稱吊人胃口中的高手高手高高手。連哥吉拉的噴射光線絕招也是壓到了最後才放出來。他非常清楚粉絲想看什麼,也非常知道哥吉拉迷人的地方在於他亦正亦邪、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的獸性和偶爾顯出的人性,所以在整部電影裡哥吉拉雖然出場少但角色性卻十足。不過蓋瑞思雖然誠意十足,但畢竟是第二次導演長片,又是如此巨大規模的長片,其故事架構和人物張力的不足仍是有跡可尋的。幸好他在結尾的調度和巨獸大戰的設計表現優異,以至於觀眾出場時還不會立刻覺得整部電影裡的角色都有點刻板。

總結來說,導演蓋瑞思愛德華充分的表現了他對哥吉拉的傾慕和用心,也實實在在的為怪獸之王的粉絲平反了《酷斯拉》的怨恨。雖然說在故事和塑造人物的手法略顯粗糙,但也因為他向哥吉拉致敬的成份十分到位而變的一筆勾銷。或是該說,自以為為萬物之主的人類在這群巨大怪獸(亦可作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在這部電影裡得到充分的嘲諷。身為鐵桿哥吉拉迷,我能說我得到相當大的滿足。但觀眾如果不是哥吉拉的粉絲,只是抱著看看強檔片的心態進戲院,恐怕會有些許失望。因為這部電影完全是向筆者成長的那個年代的怪獸片致敬的電影。如果沒有這樣的背景,可能無法投入太多感情在電影裡的人物,甚至哥吉拉身上。

 

《哥吉拉》影評

bottom of page